易承志

职称:教授

邮箱:yichengzhi@sjtu.edu.cn

研究方向: 城市治理;公共安全;应急管理

个人简介

易承志,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长聘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治理、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政治学研究》《中国行政管理》《公共管理学报》等期刊发表论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一般、青年项目和省部级项目9项,独立出版学术专著3部。独立完成的科研成果获得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一、二等奖和论文类一、二等奖,撰写的资政报告获得省部级及以上采纳。曾入选上海市“曙光学者”(2019)、上海市“社科新人”(2018)、教育部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2012年)、上海市“晨光学者”(2010)等人才计划。

教育背景

1999年-2005年就读于湘潭大学行政管理专业,获管理学学士和硕士学位;2008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理论专业,获法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08年7月入职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2011年7月获聘副教授;2008年8月-2011年6月在复旦大学政治学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1年11月-2012年11月在浦东新区人民法院进行产学研践习,任助理审判员;2013年8月-2014年8月为牛津大学国家公派访问学者;2016年7月获聘教授;2016年10月-2020年4月兼任华东政法大学学科建设办公室副主任;2020年5月起任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

科学研究

主持主要课题:     

2023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基于大型调查数据的城市复合风险分析及治理研究”(23&ZD144),在研;

2023年上海高校智库内涵建设项目“上海城市安全运行风险防范研究”(2023ZKNH016),在研;

2022年上海交通大学智库引导性研究项目“上海系统性筑牢超大城市安全防线研究”(ZKYJ-2022007),在研;

2021年上海市决策咨询委员会招标课题,关于上海建设韧性城市问题研究 (2021-001-04),完成;

2019年上海市曙光人才计划项目,城市环境冲突治理机制优化研究(19SG48),在研;

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基于城市居民环境诉求的政府回应机制优化研究(18BZZ061),在研;

2017年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课题,城镇化进程中环境冲突参与的影响因素及其治理研究(2017BZZ001),完成;

2015年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网络环境下大都市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演变规律与治理机制研究,完成;

2013年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重点项目,基于大都市安全发展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化解模式创新研究”(13ZS118),完成;

2011年上海市人大常委会课题,社会组织在应对大都市突发事件中的作用及其实现机制研究(RD2011L039),完成;

2010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大都市发展中的政府治理机制创新与绩效评估体系研究(10CZZ025),完成;


学术专著:

易承志.大城善治:中国大都市发展中的政府治理机制创新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易承志.城市化、国家建设与当代中国农民公民权问题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

易承志.社会转型与治理成长:新时期上海大都市政府治理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



部分论文发表:

1.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

Yi, C. How Does the Internet Impact the Public’s Perception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Risk?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 2024,45(2), 184–206.

Hu S, Yi C*. Does Online Privacy Self-efficacy Help Promote E-participation for Rights Protection?. Journal of Chinese Governance, 2025, 10(1): 80-105.(Corresponding Author).

易承志,杜依灵,张翔.公共灾害性事件缘何“再发生”——基于危机学习的理论视角[J].学术月刊,2023(10):88-98.

易承志,韦林沙,杜依灵.邻避冲突治理与社区韧性的提升——基于S市案例的考察[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66(4):170-180.

易承志,邱心怡.促进还是抑制:公众安全感知如何影响应急合作生产[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5,65(03):51-64+235.



2.城市治理与公共政策:

Huang Q, Yi C*. How Does the Construction of Climate Adaptive Cities Enhance Climate Resilienc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2024: 1-23(Published online first; Corresponding Author).

Lin, J, Long, C, & Yi, C*.Has Centr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spection Improved Air Quality? Evidence from 291 Chinese Cities,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eview.2021,90,106621(Corresponding Author).

易承志,彭洋.政策试验网络何以有效运转?——以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为例[J].政治学研究,2024,(03):140-154+245.

易承志,邱心怡.能动调适:特大型城市数字化转型何以推进?——基于21个案例的定性比较分析[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25,26(01):13-26.

易承志,杨胜梅.数字化转型如何提升超特大城市韧性——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和构型理论的组态分析[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25,(01):32-45.



3.公共服务与合作生产:

Qiu X, Zhang J, Yi C*. Can information frames nudge citizens to co-produce in emergency preparedness?—evidence from a survey experiment. Public Management Review, 2025: 1-37(Published online first; Corresponding Author).

Yi C, Qiu X, Li H. Exploring the roles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in co-production: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Public Management Review, 2025: 1-26(Published online first; Corresponding Author).

易承志,黄倩倩.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提升了城市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吗?——基于全国201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J].中国行政管理,2024,40(7):93-101.




教学课程

开设课程包括《城市应急管理》(本科)、《公共管理名著选读》(本科)、《公共管理理论研究》(学术型硕士)、《公共管理》(MPA)、《城市安全管理》(博士)。

奖励荣誉

2019年入选上海市“曙光学者”;

2018年入选上海市“社科新人”;

2018年独立获得上海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一等奖;

2018年独立获得上海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二等奖;

2016年独立获得上海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二等奖;

2015年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

2012年入选教育部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获得者;

2010年入选上海市“晨光学者”;

2010年独立获得上海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一等奖;

其他

学术兼职:

兼任《实证社会科学》副主编、《公共治理研究》学术顾问、《岭南学刊》学术顾问、《复旦城市治理评论》编委、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双聘研究员、复旦大学大都市治理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华南理工大学社会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

联系方式

上海市华山路1954号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200030) 电子邮件:yichengzhi@sjtu.edu.cn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