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教授
邮箱:panhaozhi@sjtu.edu.cn
研究方向:城市与区域经济、城市与土地政策、全球可持续治理与传播、城市AI与大模型应用
职称:教授
邮箱:panhaozhi@sjtu.edu.cn
研究方向:城市与区域经济、城市与土地政策、全球可持续治理与传播、城市AI与大模型应用
潘浩之,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获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计划(2022),上海市“社科新人”、“晨光”学者、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学术新锐奖”等称号及奖励,参加中央党校“宣传思想高层次人才培训班”(3周)。主要研究领域为城市与区域政策、全球可持续治理与传播、城市AI与大模型应用。获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统计学硕士、区域规划博士学位,并曾在伊利诺伊区域经济应用实验室(REAL)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面上项目,瑞典研究理事会Formas(2项),上海海决策咨询基地重点专项、上海市哲学社科规划专项、教委“AI赋能学科跃迁”重点项目等。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全球ESI前1%、0.1%热点论文超过10篇。代表作在城市经济学国际权威期刊RSUE中获两年总引用量第一,同时在交叉学科顶级期刊Nature Climate Change等发表研究,经国际科学理事会(ISC)百人评审团认可,荣获2025年度前沿地球奖(Frontiers Planet Prize)瑞典国家赛区冠军奖、全球总决赛冠军奖,受到瑞典皇家科学院2020年报头条报道。
在地方债、房地产调控、全球可持续治理、全球传播等领域资政建言获国务院办公厅、上海市主要领导、中宣部等省部级、副国级以上采纳与批示。社会服务方面,连续多年受邀参加上海市发改委房地产金融形式分析研判座谈会,多次接受上海电视台新闻采访并第一时间解读房地产新政。担任上海交通大学高水平国际期刊Urban Governance青年管理主编(Managing Editor),土地资源管理顶级期刊Land Use Policy助理编辑(Assistant Editor)等职务。教书育人方面,获2022、2024年上海市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指导教师、2023年上海交通大学MPA学生最受欢迎导师,负责上海交通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空间数据分析”。
2012.8-2017.8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区域规划博士
2014.8-2016.5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 统计学硕士
2007.9-2011.6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工学学士
2020.12 至今 上海交通大学 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长聘教轨助理教授、长聘教轨副教授、教授
2024.10-2025.9 上海交通大学 党委宣传部 副部长(挂职)
2019.10-2020.11 上海交通大学 设计学院 长聘教轨助理教授
2017.9-2019.9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博士后研究员
研究项目
(1)2023/1-2025/12,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计划,“社会治理数字化转型”方向,主持
(2)2024/1-2027/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2374137),“公众数字化参与影响生活服务空间演化的多重作用机制研究”,主持
(3)2021/1-2023/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52000130),“产业空间格局异质性影响下的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过程耦合模拟与调控研究”,主持
(4)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专项课题(2025VXR009),“全语种一跨学科”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气候风险治理中的应用,主持
(5)2024/11-2025/12上海市教委“人工智能促进科研范式改革赋能学科跃升计划”重点项目(2024A1ZD020),“多语种-多学科-多模态”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国家安全学科的关键技术研究”,主持
(6)2024/11-2025/3 2024年度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专项课题(2024-AZ-33),“上海房地产市场可持续发展的评估指标研究”,主持
(7)2020/10-2022/12,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GWV-9.4),第五轮上海市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妇幼整链式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服务模式优化”子课题“环境因素对母婴安全的影响”,主持
(8)2020/1-2022.12,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晨光计划”项目(19CG77)“城市景观公众美学认知研究:基于人工智能方法”,主持
(9)2021/12-2025/1,瑞典研究基金会Formas项目,“AI-Powered Knowledge Integration for Carbon Neutral Cities”(2021-00293), 子课题负责人
(10)2025/7-2028/1瑞典研究基金会Formas Smart Built Environment 项目,“Digital Innovation for Climate-Neutral Cities”,子课题负责人
代表性研究成果
全球可持续治理:
Pan, H.#, Page, J.#, Shi, R.#, Cong, C.*, Cai, Z.*, Barthel, S., ... & Kalantari, Z.* (2023). Contribution of prioritized urban nature-based solutions allocation to carbon neutrality. Nature Climate Change doi: 10.1038/s41558-023-01737-x. (SSCI JCR一区收录),获全球53个主流媒体(包括The Guardians、Yahoo)、超过10种语言转载报道。全球超过90名学者、实践者社交媒体转载,2025年度前沿地球奖(Frontiers Planet Prize)瑞典国家赛区冠军奖、全球总决赛冠军
Pan, H., Page, J., Zhang, L., Cong, C., Ferreira, C., Jonsson, E., Näsström, H., Destouni, G., Deal, B., Kalantari, Z.* (2020). Understanding interactions between urban development policies and GHG emissions: A case study in Stockholm Region. Ambio. 49, 1313–1327 (SCI JCR一区收录,ESI前1%引用论文,2020年瑞典皇家科学院年报头条重点报道)
Haozhi Pan, Zahra Kalantari, Carla Ferreira, Cong Cong编著. Nature-based Solutionsin Support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Theory and Practice. Netherlands: Elsevier, 2024.11, ISBN: 9780443217821.(全球最大学术出版社出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等全球知名院校图书馆电子版全书买断收录)
城市经济与政策:
Pan, H. *, Deal, B., Chen, Y., Hewings, G. (2018). A Reassessment of urban structure and land-use patterns: distance to CBD or network-based? — Evidence from Chicago. Regional Science and Urban Economics 70: 215-228. (SSCI,ESI前0.1%热点、前1%引用论文,根据2020年JCR,列期刊2017-2018所有论文SCI/SSCI引用数第一)
Pan, H., Yao, Y., Ming, Y., Hong, Z., & Hewings, G. (2024). Whither less is more? Understanding the contextual and configurational conditions of polycentricity to improve urban agglomeration efficiency. Cities, 149, 104884. (SSCI JCR一区收录,ESI前1%引用论文)
Pan, H., Yang, T,*, Jin, Y., Dall'Erba, S. & Hewings, G. (2021). Understanding Heterogeneous Spatial Production Externalities as a Missing Link between Land Use Planning and Urban Economic Futures. Regional Studies 55: 90-100 (SSCI JCR一区收录,ESI前1%引用论文)
潘浩之, 林瑊, 顾莹, 等.助企纾困政策实施中的治理网络模式[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24,25(04):65-82(CSSCI收录).
潘浩之, 陈杰, 单峰*. 实现住房保障与民生福祉协同增进的框架与思路-兼论“两多一并”住房新制度的优化路径[J].城市发展研究,2024,275(07):23-29. (CSSCI收录)
城市AI与大模型应用:
Pan, H., Kwak, Y.*, & Deal, B. (2022). Participatory Development of Planning Support Systems to Improve Empowerment and Localization. Journal of Urban Technology 29:2, 33-54 (SSCI JCR一区收录,ESI前1%引用论文)
Jiang, H., Li, M., Witte, P., Geertman, S., & Pan, H. (2025). Urban Chatter: Exploring the potential of ChatGPT-like and generative AI in enhancing planning support. Cities, 158, 105701.
潘浩之, 陈杰, 吕守军. 元宇宙能否为公众参与社会治理赋权?——通过五层阶梯结构辨析[J]. 治理研究, 2022年第6期, pp4-16 (CSSCI收录)
潘浩之, 施睿,杨天人*.人工智能在城市碳达峰、碳中和规划与治理中的应用[J].国际城市规划,2022,37(06):26-34 (CSSCI扩展板收录),获新华网《科普中国》栏目两次报道与专访:
新华网“科普中国”:《人工智能助力减少城市碳排放》http://www.news.cn/science/2022-11/10/c_1310675232.htm
新华网“科普中国”:《前沿科技下的双碳路径》http://www.news.cn/science/2022-11/10/c_1310675233.htm
多元统计分析/计量经济学(本科生)- 上海交通大学“AI+”赋能示范培育项目
空间数据分析(本科生)- 上海交通大学思政示范课程
中国经济政策/China’s Economic Policy(研究生,英文)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MPA)
上海市第十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学术新锐奖”
2022-2023年上海市“社科新人”
2025年度前沿地球奖(Frontiers Planet Prize)瑞典国家赛区冠军奖、全球总决赛冠军奖(第一作者论文获得)
2024年上海市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指导教师
2022年上海市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指导教师
2023年上海交通大学MPA学生最受欢迎导师
2019年Web of Science Group跨学科ESI领域世界前1%审阅人
2019年Web of Science Group环境/生态学ESI领域世界前1%审阅人
上海市固定资产投资协会理事
数据科学与城市治理研究网络首批青年学者理事(10人)
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城市可持续建设与管理青年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产科保健质量控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
通讯地址:上海市徐汇区华山路1954号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邮编:200030
ResearchGate主页: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Haozhi_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