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25日,由公共经济与社会政策系主办的第八期学术报告会在Zoom会议室举行,本次报告会主题为城市与公共健康。报告会由系主任吕守军教授、卢婷婷讲师主持,陈杰教授担任点评,郑晓华副教授、莫童副教授、沈洋副教授、赵利润老师、李林青老师和100多位硕士、博士研究生、博士后参加了本次系学术报告会。
此次报告会共有四位师生分享了自己的科研成果。首先,陈杰分享了研究《新冠疫情中的社区防疫:观察与思考》。他称这是一次学习汇报,从自己十分感兴趣“为什么中国防疫会从社区防疫着手、为什么中国能做到社区防疫”这两个问题出发,近期密集收集了很多相关文件和案例材料,并做了网络专题调研,初步的思考结果包括:“以社区为主的综合防控”是中国相对世界其他国家在新冠疫情防控方面的最大区别之一,这直接导致了中国和国外在防疫上的不同结果;基于社区的疫情防控,相当于筑起了一道道防火墙、防波坝,大大减缓了病毒的传播;社区防疫,是一次全民动员,让每个社会成员都清晰意识到自己的公共责任;社区防疫也是中国社区治理模式的检验,鲜明地体现了管控和服务的结合,兼有基层政权的延伸与公共服务的下沉,社区干部在防疫中发挥了领导者和凝聚者的作用。陈教授在报告中,介绍了此次社区防疫的发展过程、内涵内容、难点挑战及调整,肯定了社区防疫的巨大作用,也指出一些地方的社区防疫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向。现场师生就社区防疫的本质、中国式社区治理的内涵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接下来,博士生王祯汇报了论文《新冠疫情防控与居民主观安全感——基于社区防疫公众满意度视角》,该研究通过陈杰教授所主持的“社区防控措施”为主题的网络调查所获得数据(“城市与房地产研究”公众号可获得该调查完整报告),运用有序Probit、OLS回归等方法深入分析了居民对新肺疫情防控工作满意度对居民主观安全感的影响,发现居民对社区层面疫情防控工作的满意度与其内心紧张焦虑和压力、疫情消除的时间预期负相关,与居民对于战胜疫情的信心正相关。现场师生对该论文的量化研究方法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叶志鹏汇报了博士学位论文《空间尺度重构与区域产业发展——基于政府发展能力的视角》,该研究通过个案研究、比较案例研究、实地调研访谈等方法深入分析了空间尺度重构对区域产业发展的影响,论证了政府发展能力的调节作用。现场师生对治理模式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博士生孙健汇报了论文《医疗保险改善与居民健康——基于中国农村的研究》,该论文运用倾向得分匹配的方法分析了医疗保险对农村居民的影响,发现新农合显著改善了居民的自评健康和心理健康,对于身体健康的影响并不显著,新农合健康效应存在显著的年龄、收入差异,新农合通过提高居民医疗卫生服务利用率、改变居民医疗机构的选择来改善健康状况。现场师生对内生性问题、事后道德风险、健康权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最后,在吕守军的精彩点评之后,本次学术报告会圆满结束。
公共经济与社会政策系学术报告会每月举办一次,旨在加强师生之间的学术交流,共同探讨如何解决学术论文写作中面临的难题,分享成功经验和心得体会,共同推进学术进步。截止目前,学术报告会已成功举办八期,共有29位师生进行了学术汇报,获得校内外师生的广泛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