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由公共经济与社会政策系主办的第十期学术报告会在Zoom会议室举行,本次报告会主题为社会保障与社会政策。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教授张录法担任点评,吕守军教授、陈杰教授、卢婷婷助理教授、熊竞老师、李林青老师和60多位硕士、博士研究生、博士后参加了本次系学术报告会。报告会由杨帆副教授主持。
此次报告会共有四位师生分享了自己的科研成果。首先,博士研究生张慧敏汇报了研究《Impact of Formal Care Use on Informal Care from Children after the Launch of Long-Term Care Insurance in Shanghai, China》,该研究运用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了正式照护对非正式照护的挤出效应,发现正式照护挤出了非正式照护12.36个小时。吕守军教授对论文中发现的道德风险问题进行了点评,张录法教授对研究设计进行了点评,现场师生对研究方法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博士研究生黄剑锋分享了研究《地方政府的基本养老服务水平何以提升?——基于地级行政区数据的混合设计研究》,该研究运用OLS回归模型和定性比较分析(QCA),发现基本养老服务水平受需求驱动和供给驱动的双轮驱动机制的影响,养老服务供给仍是以政府为本的目标定位,在养老服务供给中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合作更容易成功,所以应该着力培育社会组织。张录法教授对变量操作化进行了点评,现场师生对研究方法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博士后严晶晶分享了研究《三重奏:长期政策变迁分析的联合方法及实践力》,该研究运用大数据分析方法,指出卫生防疫、农村卫生、医疗器械是政策文件的中心主题。张录法教授和现场师生对医疗卫生领域“铁三角”的性质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杨帆副教授分享了论文《Coping strategies, depression, and cyberbullying behaviors among Chinese netizens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该论文运用网络问卷获取数据,发现在新冠肺炎大流行背景下,中国网民的应对策略分为问题导向型和情绪导向型,问题导向型的应对策略与较少的网络欺凌行为有关,而情绪导向型的应对策略与较多的网络欺凌行为有关。现场师生对研究伦理审查、变量选取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公共经济与社会政策系学术报告会每月举办一次,旨在加强师生之间的学术交流,共同探讨研究的热点问题,分析如何解决学术论文写作中面临的难题,分享论文写作的成功经验和心得体会,共同推进学术进步。截止目前,学术报告会已成功举办十期,共有37位师生进行了学术汇报,获得校内外各界广泛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