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经济与社会政策系第十四期学术报告会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0-11-30 浏览量:466

2020年11月27日,公共经济与社会政策系第十四期学术报告会通过腾讯会议云形式在线上成功举办。本次报告会的主题:民生与福祉:住房、养老与亲密关系。报告会由系杨帆副教授主持,系主任吕守军教授担任点评。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生孙健和吕宣如、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沈洋、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卢婷婷博士分别做了精彩汇报,国务学院陈杰、杜江勤、潘浩之等60余位师生通过线上形式参加了此次会议。

首先国务学院博士生孙健分享了论文:《How does personal relative deprivation affect mental health among the older adults in China? Evidence from panel data analysis》,研究关注我国公共卫生领域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利用2011-2014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的面板数据,探究了个人相对剥夺感如何影响中国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研究发现个体相对剥夺对认知功能和心理健康有负面影响,其中,个人相对剥夺对健康的负面影响存在显著的年龄、性别和城乡差异;进一步发现社会参与是涉及相对经济地位对心理健康影响的最重要渠道。

国务学院博士生吕宣如分享了研究:《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政策扩散研究——面向中国省份的事件史分析》,研究对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政策扩散中的动因进行分析,以政策扩散理论为基础,引入事件史分析模型,检验了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在扩散过程下发挥主导作用的动因及内在逻辑。与会师生就文章的政策样本选择、研究结论的解释以及未来的研究拓展等问题进行了交流。

接下来国务学院沈洋副教授汇报了研究:《How to find Mr/Miss Right? The mechanism of search among online dates in Shanghai》,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给网络相亲打开了一个新市场,而各类相亲APP的定位服务则提供了交友的便捷途径。基于此背景,研究以中国上海市为例,通过案例访谈等方式探究了人们如何使用手机相亲APP寻找异性伴侣。作者首先对相亲和约会这两种寻找伴侣的主要方式进行了功能和目的等方面的区分;进一步界定出指导参与者进行相亲搜索的三种不同的潜在模式。研究发现不同的个体对婚姻和爱情有不同的认知,并且会影响他们会使用不同的工具来满足他们在亲密关系中的特定期望;研究进一步发现网络相亲形式加剧了阶层的固化。研究也指出未来应该考虑更多元的样本,包括不同受教育层次、不同地区等样本。

最后国务学院卢婷婷博士汇报了研究:《Sense of community in homeowners’ associations in urban China》,研究以浙江省温州市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和问卷的方法,从参与社区业主自治委员会(HOA)的经历和使用社区服务的体验两个维度出发,考察了城市社区业主自治委员会(HOA)是否会对睦邻互动与社区意识的关系产生影响;研究在控制了社会经济变量和社区个体特征变量的基础上,构建了业主委员会自治的整体分析框架。研究发现,社区互动对社区意识的培养存在重要影响,个体的参与经历起着中介调和作用。表现为,个体的社区互动程度越高,他们的社区自治参与程度也越积极,也会带来更高的社区认同意识。研究也发现不同的个体特征也表现出了不同的参与程度和影响。

公共经济与社会政策系学术报告会每月举办一次,旨在加强师生之间的学术交流,共同探讨研究的热点问题,分析如何解决学术论文写作中面临的难题,分享论文写作的成功经验和心得体会,共同推进学术进步。截止目前,学术报告会已成功举办十四期,共有53位师生进行了学术汇报,获得校内外各界的广泛好评。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