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耶鲁大学卫生政策联合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赵大海,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对于新冠疫情暴发、防控以及卫生政策第46次接受中央电视台专访,也是第71次接受央视、上视专访。2020年12月20日,赵大海在中央电视台英语频道的《中国24小时》节目,就公众在冬季的新冠防护措施、中国新冠疫苗的分配公平性等话题进行了直播访谈。现将访谈内容翻译并摘录如下。
主持人:冬季来临之后,欧洲多个国家的新冠疫情陷入更严重的境地。您认为在冬季,人们应该怎样做好预防新冠病毒的防护呢?
赵大海:从理论上讲,冬季的气温降低确实是提升了新冠病毒局部暴发和死灰复燃的风险。然而,由于中国大陆的绝大部分地区在过去的几个月时间内都已经没有新增新冠确诊病例了,因此,中国公众不必过于担心新冠肺炎病毒的死灰复燃。关于新冠防护措施方面,我认为无论是在冬季还是其他季节,常规防护措施都是类似的。譬如,人们在外出时需要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以及避免大规模的聚会等,这些常规的防护措施依然是在冬季预防新冠病毒的必要措施。就不同之处而言,考虑到大规模新冠疫苗接种已临近,我认为接种新冠疫苗是公众在今冬最重要的防护措施之一。
主持人:刚才您提到疫苗接种,一些国家已经开始大规模接种疫苗。然而,疫苗的公平分配一直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中国对此有何态度?
赵大海:新冠疫苗的公平分配对预防和控制新冠全球大流行具有重要意义。新冠疫苗最重要的分配原则是高危人群优先接种疫苗。中国采取了“两步走”的战略来分配新冠疫苗。鉴于近期内新冠疫苗的产量有限,重点人群,即具有较高感染新冠病毒风险的人群,如医务人员、公共交通从业人员等,优先接种新冠疫苗。随着产量的增加,中国全民都有机会接种新冠疫苗。中国的做法完全符合上述提及的新冠疫苗公平分配原则。中国对新冠疫苗的分配是公平、科学和合乎伦理道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