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经济与社会政策系第十五期学术报告会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0-12-23 浏览量:473

2020年12月21日,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公共经济与社会政策系第十五期学术报告会在国务学院新建楼237成功举办。本次报告会的主题:家庭中的儿童教育与照护。报告会由沈洋副教授主持,邀请陈映芳教授担任点评。上海交通大学国务学院讲师杜江勤、硕士生罗浩歌、博士生徐宏宇、硕士生刘晓丽分别做了精彩汇报,上海交通大学国务学院、上海大学、民办华二初级中学等30余位师生参加了此次会议。

首先杜江勤老师分享了进行中的研究:《初中生功课和学习的家庭参与——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的实证研究》,研究关注中国家庭教育中的热点问题-父母对孩子功课辅导的参与。研究利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CEPS),从个人动机理念、需求感知理论、人生境况三方面构建了整理的分析框架,进一步探究父母角色构建、自我认知效能、孩子老师家长的需求以及家庭特征等因素是否会影响父母对孩子功课和家庭作业的参与。

罗浩歌分享了论文:《教育竞争抑制生育意愿的机制研究——以上海市中产阶层核心家庭为例》,研究以东亚地区教育竞争现状为切入点,重点回顾了中国教育竞争焦虑问题研究;进一步通过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搜集案例和数据,并实证分析当前教育竞争的压力水平、教育竞争的形成机制以及教育竞争压力对生育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被调查育龄女性普遍生育意愿较低,经济压力、工作压力和教育竞争压力(教育成本)影响了生育意愿,其中工作压力抑制了未育女性的生育意愿、教育成本对生育二孩具有推迟效应,并进一步增大家庭子女间隔。

徐宏宇汇报了研究:《双系隔代抚育中的权力互动——基于对上海家庭儿童照顾的实证研究》,祖父母照护孙辈的现象在全球表现为由特殊到普遍、在中国表现为由隐性到显性。基于此背景,研究以上海市7个家庭的26个深度访谈为例,探究双系隔代抚育中的家庭分工与合作的形式、在儿童照护的一系列决策中如何形成新的代际权力格局以及新的家庭政治如何维系与演变等问题。研究发现双系隔代抚育作为一种双方协商的方案,具有灵活的轮换策略、弱化的双系差异等特征。同时家庭政治中的权力边界也较为清晰,尤其体现在子代的个体行为及夫妻关系和生育-抚育-教育决策方面。

刘晓丽汇报了与杨帆副教授合作的论文:《Grandparenting styles, childhood food insecurity, and depression among Chinese rural left-behind children: A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该研究已经发表在《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研究利用1360名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问卷数据,通过结构方程模型,以食物不安全感为中介变量,探讨儿童抑郁与三种祖父母教养方式(即拒绝型、情感温暖型和溺爱型)的关系。研究发现拒绝型教养与儿童期抑郁呈显著正相关,而情感温暖型教养方式与儿童期抑郁呈显著负相关,食物不安全感起着明显的中介调和作用。本研究结果揭示了祖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抑郁的影响,为未来研究进一步探索劳动力大量迁移和父母子女分离等资源匮乏地区的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提供了有益参考。

最后,陈映芳教授对每一篇论文进行了详细的点评,并指出研究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现场师生就各研究主题、使用的数据、研究方法、当前家庭和学校教育现状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公共经济与社会政策系学术报告会每月举办一次,旨在加强师生之间的学术交流,共同探讨研究的热点问题,分析如何解决学术论文写作中面临的难题,分享论文写作的成功经验和心得体会,共同推进学术进步。截止目前,学术报告会已成功举办十五期,共有57位师生进行了学术汇报,获得校内外各界的广泛好评。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