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经济与社会政策系举办第十七期学术报告会

发布时间:2021-05-02 浏览量:569

2021年4月28日下午,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公共经济与社会政策系第十七期学术报告会在国务学院新建楼238举办。本次报告会的主题为政府行为与社会福利,邀请到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刘红芹、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副教授刘雯薇、上海交大国务学院助理教授季程远、博士研究生杨彩宁分别做汇报。报告会由助理教授陈玮主持,系主任吕守军教授担任点评。上海交大国务学院30余位师生参加了此次会议。

首先华东理工大学讲师刘红芹分享了研究:地方政府短视问题再考察:财政联邦、晋升锦标与地方支出结构。研究采用面板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地方政府财政预算自主权和官员晋升激励对地方政府短期投入和长期投入的影响。汇报人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理论基础,并详细介绍了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的选取和测度方法;其次从投入与回报联结的东西部空间差异、学习与调整的作用、制度与承诺的影响三方面进行了机制检验。

国务学院助理教授季程远分享了研究:Revolutionaries for Railways: Elite-Assisted Intergovernmental Lobbying in China。报告人首先由浅入深的从高铁建设审批制度、地方政府间竞争、府际间精英沟通等维度介绍了地方高铁是否获批的影响因素。其次,报告人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对现有的分配政治逻辑和精英支持的府际沟通进行了细致的阐述,并提出研究框架和假设。进一步,报告人对计量模型、样本选取、变量测度以及数据来源进行了介绍。最后汇报人结合研究结果和实际提出几点思考。

国务学院博士生杨彩宁汇报了研究:Helping the Poor to Escape Poverty or Creating a Bigger Problem? China’s Poverty Alleviation Resettlement and the Social Integration of Migrants。研究以融合理论为指导,对287户PAR移民家庭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移民安置措施对其社会整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PAR移民的经济整合呈现出倒U型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强调了社区组织在促进社会融合方面的作用,以及提供更有针对性的重新安置后援助以维持被重新安置者的生计的重要性。

最后,上海师范大学副教授刘雯薇分享了研究:非正式照护负担的影子价格测算——基于福利价值评估法的实证研究。研究首先提出几个焦点问题,一是,效用/幸福感从何而来?二是,在非正式照护中人们通常考量哪些维度并进行决策?第三,如何将非正式照护负担进一步纳入成本-效果的衡量体系?研究进一步将非正式照护负担分为日常安排、社会关系负担、身体健康负担、经济负担以及自我实现感五个维度,并运用福利价值评估法计算非正式照护者的等值经济成本。

公共经济与社会政策系学术报告会每月举办一次,旨在加强师生之间的学术交流,共同探讨研究的热点问题,分析如何解决学术论文写作中面临的难题,分享论文写作的成功经验和心得体会,共同推进学术进步。截止目前,学术报告会已成功举办十七期,共有64位师生进行了学术汇报,获得校内外各界的广泛好评。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