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通知】孙吉胜教授:从话语危机到安全危机-机理与应对

发布时间:2021-06-03 浏览量:750

讲座题目

从话语危机到安全危机-机理与应对


讲座时间

2021年6月7日

09:30—11:30(北京时间)


讲座地点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新建楼223会议室


主讲嘉宾

孙吉胜 教授

外交学院


主持人

郑华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嘉宾简介


孙吉胜,女,1971年5月出生,吉林省,汉族,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外交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国际关系学会秘书长、中国翻译协会理事、北京市大学英语研究会理事。主要讲授“国际关系与语言专题研究”、“国际关系理论”、“高级外交口译”等课程,主要从事国际关系理论、国际政治语言学、美国政治等领域的研究。著有《语言、意义与国际政治》,曾在《世界经济与政治》、哈佛大学网站、《国际政治研究》、《外交评论》等处发表学术论文多篇,主持、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


讲座概要

语言影响人们的思维和认知,是人与人、国与国之间交流和沟通的媒介,也是安全研究的重要维度。特定的话语可塑造威胁身份,叙述危机故事,对言语对象制造话语障碍,形成话语压力,建构话语危机,影响相关政策,使特定问题安全化,并影响安全程度的高低,导致不同的安全政策,甚至助推战争。中国在近三十年来一直面临来自西方世界的话语压力,在国际舆论场中经常陷入不利境地,有时由于某个话题成为舆论焦点,遭遇话语危机,如"中国威胁论""中国强硬论""中国威胁南海航行自由""中国威胁世界秩序"以及中美"修昔底德陷阱"等。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日益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中国亟须研究和应对话语压力和话语危机。中国需要加大世界发声力度,提高话语主动性和自觉性;加大中国文化理念的国际宣传,重塑中国话语的国际语境;努力提升国际话语权;避免话语与行为的盲目自大,避免不必要的话语攻击和误解、有针对性地做好美国关于中国话语的改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减少话语障碍和话语压力,有效缓解和化解话语危机。这是为中国塑造良好外部环境、提升中国国际形象、使中国与世界的互动更加顺畅的重要条件。

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本论文为主讲人于2020年发表在期刊《国际安全研究》的论文,是在当前复杂国际局势背景下对中国如何提高话语权,塑造良好外部形象,提升中国国际形象的方法研究。


报名链接


https://www.wjx.cn/vj/m2FKDBT.aspx


注意事项

根据上海交通大学疫情防控期间对校外人员进出校园的管理,请参会的校外人员于6月6日15:00之前将手机号、身份证号码、随申码或健康码、行程卡(PS:因时效性要求,请发送6月6日的随申码或健康码、行程卡)发送到xhgao@sjtu.edu.cn,主办方会根据收到的信息发起外校人员入校申请。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