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白描:杨雨辰 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大三
提及自己,杨雨辰总是愿意用“一米阳光”来形容。一米阳光很普通,普通到无处不在;一米阳光却又很特别,总是尽一己之力,耀一方天地。在他人眼中,她是优秀到让人羡慕的:上海市优秀志愿者、校二等奖学金、校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各种奖项琳琅满目;校青年志愿者服务总队副队长、班级学习委员,繁重的学业压力与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平衡得很好。于她而言,自己仅仅只是一直在努力尽己所能,充实自己,服务他人。
大一,她是热情洋溢的参与者
对杨雨辰而言,志愿服务的起点,是2012年3月的研究生毕业典礼。“大一第一学期比较迷茫,加入了很多学生组织,却始终找不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下学期刚开学,看到有研究生毕业典礼在招志愿者,我便报了名。”怀揣着对志愿活动的新鲜感,杨雨辰积极参加了此次研究生毕业典礼志愿者活动。在典礼上,杨雨辰对志愿者活动有了新的认识。“以前一直认为,志愿者一直是如同北京奥运会或者上海世博会那样遥不可及的。但是在这次经历中,我发现志愿者活动是很平易近人的。在典礼上我帮助一个学姐拍照,记录下了她取得毕业证书时那宝贵的一刻,她非常感谢我,这让我觉得,帮助别人是件很快乐的事情。”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杨雨辰参与了更多的志愿者活动。交大附小短期支教活动、阳光之家的长期志愿者、地铁东川站、上海南站志愿者以及校内校外大大小小的志愿者活动,每一次活动都能让她或多或少收获新的感悟,获得新的知识,在一次又一次志愿者活动中,她锻炼了能力,收获了成长。
大二,她是认真严谨的组织者
大二担任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青年志愿者服务队队长,对于杨雨辰而言,是她志愿者生涯中非常重要的一段经历。“从参与者到组织者,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角色。虽然看起来做的事情可能差不多,但是所处的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立场。”作为一个组织者,从活动的大方向把握,到活动的小细节处理,杨雨辰努力完善,尽量让志愿者有所感悟,让被服务对象感到满意;作为一个志愿活动的组织者,杨雨辰更是坚持以身作则。2012年开学前夕,国务学院青志队组织“图书流转”,收集全校同学的旧书,并在开学时将其发放给新生。而活动开始前夕,杨雨辰的手不慎骨折。但她依然勇敢的克服困难,坚持带领国务学院青志队的成员们,穿梭于各个寝室楼之间,一次又一次的搬运书籍。她的热情也感染了国务学院的志愿者们,在他们共同的努力下,2012年图书流转,国务学院青志队共收集书籍数千余本,于开学时发放给新生,受到新生的一致好评。“我特别感谢那时候跟我一起收书的同学们,那时正值军训期间,大家白天军训完都很累,但是晚上还是依然来跟我一起收书。为了回报这些同学的不辞辛劳,我想,我必须要更加努力才是。”杨雨辰的努力得到了良好的回报,“图书流转”项目得到了人民网、新华网、中青网等媒体的大力报道,受到校内外的广泛关注。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上海智障人士“阳光之家”是负责开展各类适合智障人士的教育、培训、康复、特奥等活动的活动中心,“阳光之家”项目是国务学院青志队的传统项目。在组织开展阳光之家活动的过程中,杨雨辰与阳光之家的“大孩子”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成为他们心中亲切的“大姐姐”。她更是在吸取了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开创性的开展了“阳光之家进校园”专项活动。带领阳光之家的学员来参观交大,体验校园文化生活。这个活动入选“友邦青年领袖计划”,并得到中国青年基金会的大力支持。
大三,她是坚持笃定的志愿者
抱着对于志愿活动极大的热情,大三时,在许多学生纷纷选择放弃学生、社团工作之时,杨雨辰却选择坚持下去,她选择竞选成为上海交通大学青年志愿者服务总队副队长,她希望能够好好利用自己在交大最后的一段时光,继续发光发热,为他人作贡献。
更高的职务意味着有更大的责任需要承担,在巨大的压力面前,杨雨辰却愈发坚持笃定,以平常之心去对待每一个志愿者活动。迎新活动,面对数百志愿者,她指挥有序,处理各种突发问题得心应手;志愿者年度总结会议,在各高校面前展示交大志愿者风采,她泰然处之,将每一个环节落到实处。各类活动,无论大小,她都认真对待,为交大其他志愿者树立良好的榜样。
杨雨辰的努力付出也得到了回报。2014年3月,她被评为“上海市优秀志愿者”,面对荣誉,她却愈发低调,“我觉得我只是一直在做我自己喜欢的事情,只是在尽一个志愿者的本分而已,对我来说,帮助别人,我自己也很开心,也得到很多收获,这也是我一直坚持下去的原因”。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转眼间,杨雨辰即将迎来在交大的最后一年。面对未来,杨雨辰坦言,无论在哪里,她都会坚持笃定,一路坚持进行志愿服务。这,将是她终身的职业。同时她也希望,能够带动更多的人,尽一己之力,耀一方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