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与全球治理”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顺利召开

发布时间:2023-10-23 浏览量:1925

为庆祝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二十周年院庆,2023年10月20日,“中国式现代化与全球治理”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召开。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云南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东政法大学、浙江工商大学等高校三十余位知名学者应邀出席并发表演讲。论坛开幕式由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党委书记章晓懿主持。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周承代表学校致辞,热烈祝贺论坛开幕,向专家学者表示热忱欢迎并对学院成立20周年表示祝贺。他指出,交大政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的设立得益于各位专家的大力支持,为此深表感谢。经过20年的发展,交大政治学科形成了师资队伍精干、国际化水平高、科研产出丰富等特点,在各项学科排名中都取得不错的成绩。今天的会议不仅是为了总结上海交大政治学科发展成效,更希望政治学人传承求真务实、矢志创新的精神,促进学科更好的发展。

随后,吴建南院长代表学院致欢迎辞,他表示,政治学学科正式获批增列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为学科步入更高的发展阶段创造了重要的战略机遇。恰逢学院成立20周年,在重要的时代召唤之下,会议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与全球治理”这一主题展开研讨,意义非凡。期待嘉宾们会上会下充分交流,碰撞出更多的思想火花。

论坛第一阶段由南开大学教授朱光磊主持。华中师范大学徐勇教授以“在社会之中的治理”为题,对中国社会治理的形态从横向比较、发展历史和具体特征三方面进行梳理,提出社会治理必须进入社会、深入群众的思考。云南大学周平教授从国家目标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我国的现代化强国发展目标与民族复兴目标、民族复兴目标的内涵与特点以及民族复兴作为国家发展目标的意义四个方面汇报了“民族复兴确立为国家发展目标的意义”。中山大学肖滨教授围绕“集权与活力的动态平衡:走向现代化的中国之道”这一主题论证我国不仅在政治战略上选择了一条走向现代化的中间道路,也在经济增长和社会建设等议题上采取了相应的均衡策略。这是集中与活力的平衡之道和平衡之术的统一,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奥秘所在。南开大学吴晓林教授以“中国城市基层治理的传统与现代”为题,分析了基层治理的重要性、“基层”一词的概念和历史沿革、中国共产党的基层治理和研究历史及基层治理的独特性,以及新时代城市基层治理的四个重要动向进行阐述和分析,对中国社会治理的逻辑和完善提出了思考。同济大学门洪华教授以“‘全球南方’的兴起与中国的外交战略应对”为题,论述全球南方的历史发展和兴起历程、全球南方在大国博弈中的角色和近年来的新趋势和新动态以及我国的应对之策,提出我国应该在本国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对全球南方的发展和探索作出贡献。北京大学徐湘林教授以“国家治理体系中的科层官僚制与政治动员”为题,提出以西方政治发展理论理解中国的政治发展时存在不足之处,因此有必要从政治动员出发,围绕政治动员和科层官僚制之间的互动提出中层理论,分析政治动员与科层官僚体制之间的互补、协调和相互制约及其对政治发展的作用。中国政法大学庞金友教授以“大变局时代西方各国现代化的困境与启示”为题,就现代化的乐观和悲观两种论调、欧美现代化困境及其生成逻辑和当前欧美现代化困境的本质进行分析,提出在研究现代化进程时需要兼顾各国现代化的“个性”与“共性”,对现代化进程进行深入研究与思考。

论坛第二阶段由中山大学肖滨教授主持。南开大学朱光磊教授作了题为“关于在现代化进程中应对‘两化叠加’压力的几点思考”的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一大重要特点是现代化与后现代化共同进行和共同叠加,即“两化叠加”,对我国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治理带来了一系列挑战。朱光磊教授就如何应对“两化叠加”提出一系列政策建议。复旦大学桑玉成教授作以“关注新国家形态的研究”为主题的报告,提出了一种新的国家形态概念,从新国家的“全组织”和“强技术”要素出发辨析新国家形态与传统的国家形态之间的异同,随后对“新国家形态”的具体特征进行分析,强调在学术研究中重视国家形态新发展的重要性。四川大学夏志强教授以“人民的美好生活导向的治理”为题,详细论述现代国家治理和现代国家建构的基础逻辑是什么,论证我国的国家治理应追求人民的美好生活,即富足的经济生活、良善的公共生活和自由的社会生活,由此应处理好社会和个人的关系、“民富”和“国强”的关系以及经济民主和政治民主的关系。华东师范大学吴冠军教授以“大语言模型与技术政治学”为题,探讨如何围绕政治学与生成式人工智能展开学科交叉研究,认为现有讨论集中于“如何控制生成式人工智能”,而更值得关注的议题是“由谁来控制生成式人工智能”,因此政治学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交叉学科研究有着广阔前景。云南大学方盛举教授以“从屯垦戍边到建城戍边:国家戍边方略的现代转型”为题,详细解释传统中国戍边方略(屯垦戍边)和现代国家戍边方略(建城戍边),并阐释国家边疆治理从传统的屯垦戍边如何向建城戍边转型。华中师范大学陈军亚教授以“中国式现代化与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制度逻辑”为题,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基层治理命题,即如何理解快速发展中社会内生出的不稳定性与上层政治体制之间稳定性的关系,随后指出基层治理体制是对前述命题的解答,提出解决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中间难题”需要构建一套有效的基层治理体制。

论坛第三阶段由北京外国语大学谢韬教授主持。复旦大学郭定平教授以“中国式现代化的政党政治学理论体系”为题,反思西方现代化理论并初步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提出要全面、系统、科学地研究和总结中国政治发展和现代化经验,并将之上升为普遍性的理论。中山大学牛军凯教授以“区域国别学与世界史、国际关系学——东南亚研究为例”为题,回顾区域国别学的学科基础,介绍中山大学区域国别学一级学科专业设置,从区域史角度探讨东南亚区域研究,指出东南亚是人文社科理论产生的重要场域。云南大学郭台辉教授以“共同富裕战略的正义原则——一项规范性评估”为题分析国家战略的正义性基础,探讨富裕观念的古今差异,指出三种共同富裕类型,分析不同共同富裕的类型对应的原则和政策。浙江工商大学谢岳教授以“中国现代国家转型的比较历史分析”为题,提出“强国家是如何实现的”这一研究问题,反思西方经验的局限性,分析政治结构合理化程度、政治发展的实现途径、权力配置的支配性力量等变量对国家现代化的影响。武汉大学唐皇凤教授以“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对人类政治文明的原创性贡献”为题,指出政党制度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维度,强调新兴政党制度是百年大党的独特创造,探讨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价值精神与理论超越,分析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运作机制与实践超越。华东政法大学高奇琦教授以“技术多边主义:大模型技术的全球治理方案”为题,介绍大模型技术需要全球治理的原因,提出技术扩散可控论,强调OpenAI的企业社会责任和国家介入的必要性,指出技术多边主义是大模型技术的合理发展之路。复旦大学熊易寒教授以“数字化转型与中国国家治理知识体系的建构”为题,提出国家治理是一个多学科共享和竞争的“公共领域”,强调数字化治理是其中一个重要维度,主张建构具有包容性的中国国家治理知识体系。

论坛第四阶段由清华大学杨雪冬教授主持。清华大学景跃进教授以“中国式现代化与多元现代性”为题,分析中国式现代化语境,探讨自主知识构建对于中国政治学具有特别重要意义的原因,解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思考牵扯“多元现代性”的理由,展望未来所需的现代性。中国人民大学翟东升教授以“中国式现代化的全球意义”为题,点明现代性的两类外部源泉,讨论中国式现代化与世界市场的关系,提出中国式现代化对全球南方的启发,解析中国式现代化与全球治理结构的关系。山东大学方雷教授以“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形态:结构、策略与价值”为题,详细介绍现代化的知识体系、起源背景、发展演变和全球实践,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结构性要素、策略性进路和规范性价值。华东政法大学任勇教授以“亨廷顿命题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为题,探讨现代化道路的政治学解释,从内部解释党领导人民创造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细致解剖中国现代化推进的治理基础。复旦大学陈周旺教授以“国家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题,回顾中国近代以来现代化探索,指出从传统到现代国家转型的双重性,提出中国国家转型道路的启示,辨析“国家发展”概念并强调其在解释上的优势和理论意图。中国人民大学马得勇教授以“中美关系中的知觉与知觉偏差——五国网民调查结果”为题,介绍国际政治中的“元知觉”“错误知觉”“知觉偏差”概念,指出在一个信息技术空前发达的时代,对外充满敌意的国内舆论和社会氛围不利于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上海交通大学彭勃教授以“新时代国家建设问题与趋势:以社会治理为例”为题,解析社会治理的游击队风格,介绍后发展主义时代的治理目标,明确社会治理的结构性冲突,展示后发展主义时代社会治理的主要变化。

论坛第五阶段由复旦大学郭定平教授主持。清华大学杨雪冬教授以“碎片化时代与政治学知识的整全”为题,总结知识整合的三次潮流,反思时代的碎片化和政治学学科内在的碎片化,探讨政治学知识的整全形态及可能路径。上海外国语大学郭树勇教授以“文明互鉴理念对于中国学派的意义”为题,介绍国际关系理论的中国学派,探讨习近平外交思想对中国学派的引领,分析文明互鉴理念的理论意义,阐述关于国际关系理论中国学派的若干思考。浙江大学郎友兴教授以“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特性:一个比较的分析”为题,认为政治因素使中国的现代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五个特征是共同特征的中国实现,介绍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特性。南京大学郭忠华教授以“社会科学概念理论的核心问题”为题,详细介绍社会科学概念的知识基础、基本原则、基本结构和理论模型,指出我国学术界对于社会科学概念的基本理论研究仍然重视不足。北京外国语大学谢韬教授以“美国政治的新趋势”为题,探讨“美国未老、总统先老”现象,点明政治极化导致美国国会选举的“全国化”,介绍美国最高法院保守派的强势反击,解剖两党选民阶层重组,认为共和党蜕变为分裂的政党,指出美国的政治合法性受到挑战。华东师范大学张振华教授以“现代国家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经济逻辑”为题,回顾现代化的命名方式,展开现代化与比较政治经济分析,探讨现代国家建构和政治经济变革,总结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经济逻辑。

论坛闭幕式由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魏英杰主持。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比较政治系系主任陈尧在总结致辞中向莅临会议的专家学者表示感谢,他回顾上海交通大学政治学学科发展历史,期待未来与大家进一步密切交流并促进学科更大发展。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