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青春回来了 | 上海交通大学建校129周年暨国务学院校友返校活动圆满举行

发布时间:2025-04-08 浏览量:204

弦歌不辍育桃李,花开时节盼君归。2025年4月6日,上海交通大学迎来129周年华诞,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200余位校友从五湖四海重返母校,与师生共叙思源情谊,赓续交大精神。

上午10点,上海交通大学纪念建校129周年大会在闵行校区霍英东体育中心举行。大会上,校党委书记杨振斌讲话,强调以“四个坚持”书写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篇章;校长丁奎岭以“思源致远,勇攀高峰”为题作校情报告。

万里征程情思源,百卅风华共致远。上午,“思源致远·百卅传奇”全球交大人同传一面旗活动启动仪式在徐汇校区红太阳广场隆重举行。校党委书记杨振斌代表母校宣布活动启动,并将校旗传递给中国女子帆船运动员、2012年伦敦奥运会金牌获得者徐莉佳校友。多名国务学院校友代表齐聚在百年校庆纪念碑前,为共同迎接2026年母校建校130周年预热。

下午,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校友返校纪念大会在交大徐汇校区新建楼319举行。国务学院院长吴建南,党委书记沈丽丹,党委副书记程茵,奖学金捐赠方、2014届硕士陈觉学长,国务学院比较政治系教授、国家安全研究院执行院长彭勃,国务学院公共经济与社会政策系副教授沈星迟,第二届国务学院校友会理事会会长朱稳根,校友代表、2007届硕士贾旋学姐出席了本次大会,与校友们聚首畅谈,共叙师生情。国务学院党委副书记李振全担任大会主持人。

沈丽丹致欢迎辞。她回顾了建院22年来的发展历程与成就,强调学院始终紧扣国家战略,服务“双碳”目标,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并感谢陈觉学长在学院设立“明卿青蘅奖学金”,勉励学子奋发成才。她呼吁广大校友们常回家看看,畅叙师生情谊,共话未来成长,为学院发展积极献言献策,共同为教育强国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贡献力量。

大会举行了“明卿青蘅奖学金”捐赠签约仪式,陈觉致辞。他以“交大人、创业者和父亲”三重身份诠释初心,以长女“明卿”之名设立奖学金,寄寓《楚辞》“蘅芷清芬”之高洁品格,期待“青蓝相继,衡宇相望”,旨在激励后学深耕学术、笃行致远。

沈丽丹与陈觉签署捐赠协议。

吴建南、沈丽丹为陈觉及其长女明卿颁发捐赠证书、感谢状。

国务学院领导班子、教师代表与陈觉合影留念。

吴建南作院情报告,他从学院概况、基层党建、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科学研究、合作交流、学院文化等七个方面向各位校友全面介绍了学院的发展建设情况。他对陈觉学长的慷慨捐赠以及长期以来关心学院发展的校友们表示感谢。他提到未来学院将聚焦人工智能、应急管理、全球治理等前沿领域,推动学科交叉创新,持续服务国家战略,助力建设世界一流公共管理学科。

在教师代表发言环节,彭勃回顾其在学院执教二十载历程,强调学院与师生共建“学缘共同体”的理念,以情感为纽带、以信任为基础,凝聚家园温暖。他鼓励广大师生校友秉承“饮水思源”精神,共筑学术与情感的双重归属,为交大和学院的持续辉煌贡献力量。

沈星迟回顾自身从懵懂学子到回归母校执教的历程,强调“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的校训精神,感恩母校培育与责任担当。他勉励广大校友携手推进学院发展,立足全球视野,锚定家国情怀,共同书写服务国家与时代的交大担当。

在校友代表发言环节,贾旋学姐以“感恩、传承、崇敬”为关键词分享感悟,倡议校友携手同行,聚作燎原之火,散为万点星辰,共绘国务学院未来新篇。

朱稳根学长回顾了母校辉煌历程,对母校母院的培育表示感恩。他提到校友们虽各有所成,但始终牢记校训,秉承院训,心系母校母院。他希望校友们继续为母校增光,携手学院共创辉煌,并祝愿母校母院再谱华章,桃李满天下。

会议结束后,国务学院在新建楼中庭为校友们准备了独具学院文化的冷餐会。校友们纷纷在签名背景墙前合影留念,大家欢聚一堂,谈笑风生,共叙师生情。

此外,学院还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如百廿九交大红色校史讲解、非遗主题“国是校友亲子沙龙”、校园打卡等活动。

国务学院“红印”校史宣讲团在交大徐汇校区举办建校129周年专场讲解活动,校友们在宣讲团成员帕娜尔和江沙亚的带领下重温交大红色印记,走访爱国主义街、老图书馆、容闳堂等历史地标,聆听史穆烈士墓、五卅柱背后的峥嵘故事,赓续红色血脉。

第三期 “国是校友亲子沙龙”在徐汇校区新建楼举行非遗主题特色活动,近30组校友家庭热情参与,以交大校门、新建楼以及学院吉祥物“榴榴”为模型,共同体验传统印刷术,在墨香与拓印中感受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传承历史温度。

国务学院还举办了校园打卡活动,校友们穿梭于校园,用精美透卡定格美好,并通过朋友圈分享喜悦,掀起线上线下互动热潮。

青衿之志,且待芳华。今年是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建院22周年,学院将继续以开放的姿态、奋进的步伐,与全体校友同心同行,共赴星辰大海!欢迎广大校友们继续关心学院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学院将与全球交大国务人一起团结奋进向未来!亲爱的交大国务人,欢迎你们常回“家”看看!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