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6日,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AI+计算社会科学”微专业开班仪式在徐汇校区新上院举行。开班日,逾60名学员报名参训,涵盖社会各界相关从业者、兄弟高校学生及上海交通大学在读生,形成了多元融合的学习氛围。
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魏英杰出席开班仪式并致辞。他在讲话中强调了“AI+计算社会科学”微专业的重要意义,指出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社会科学研究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将AI技术与社会科学相结合,不仅能够为传统社会科学研究注入新的活力,更能培养出适应时代需求、兼具社科理论素养与AI技术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魏英杰鼓励学员们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优质资源,积极探索学科交叉领域,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为未来在学术研究、政策咨询、商业分析等领域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季程远和付舒出席了开班仪式,并对同学们新学年的课程学习寄予厚望。季程远在发言中介绍了《数据科学与编程语言》课程的设置思路,强调课程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教学、实操训练等方式,帮助学员们掌握数据科学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同时,他希望学员们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创新精神,勇于尝试新方法、新思路,在学术研究和实践应用中取得优异成绩。
《因果推断》授课老师付舒对学员们表达了殷切期望。他结合自身研究经历鼓励大家:AI技术为社会科学研究带来了新的机遇,以量化方法为基础,以智能工具为辅助,二者的结合更是时代所需。希望大家珍惜此次学习机会,期待与大家共同探索和学习计算社会科学前沿。
开班仪式结束后,微专业首门课程《数据科学与编程语言》随即展开教学。课堂上,来自不同背景的学员展现出极高的学习热情,积极参与师生互动与小组讨论,围绕AI实践可能、实用技巧等内容踊跃互动、分享见解。多位学员在课堂交流中表达了对AI应用的期待:来自政府部门的学员希望借助课程掌握AI工具,提升公共政策分析的精准度;高校社科专业的学生期待通过技术赋能,拓宽学术研究的方法论边界;企业数据分析岗位的从业者则表示,渴望通过系统学习,实现AI技术在商业决策与社会治理关联领域的创新应用。
此次开班标志着学院学科在培养复合型人才、推动文理交叉学科发展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AI+计算社会科学微专业聚焦数字化转型与人工智能革命,致力于通过AI技术提升传统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凭借鲜明的交叉学科特色与实用的课程设置,吸引广泛关注。
据悉,“AI+计算社会科学”微专业学制1年,共设置6门课程,总计11学分,分为基础、进阶和应用三个阶段。课程涵盖数据科学、机器学习、智能社会建模与仿真等内容,并与商汤科技深度合作开展实践教学。该微专业的学员在完成课程学习后,将获得上海交通大学颁发的“微专业结业证书”;完成实践环节后,还将获得商汤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颁发的“AI+计算社会科学微专业项目实践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