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学院公共经济与社会政策系第五十一期学术报告会举办

发布时间:2025-09-28 浏览量:272

2025年9月24日下午,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公共经济与社会政策系第五十一期学术报告会顺利举行。报告会由公共经济与社会政策系主任吕守军教授主持,特邀上海交通大学法学博士张斌担任主讲嘉宾分享题为“地方政府投资促进工作的几点思考”的学术报告。校内多位师生及校外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参与交流。

张斌博士从“立意、目标、禀赋、外部、路径、评估、干部”七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地方政府在推动经济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并结合多个具体案例,展示了地方政府如何通过投资推动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立意与目标:把握平衡,着眼长远

报告伊始,张斌博士首先阐述了关于投资促进工作的立意的思考。他指出,核心在于资源匹配、环保约束与潜在经济增长之间取得动态平衡,并强调投资计划需保持弹性以应对市场波动。在目标层面,他提出应建立多维目标体系,既要关注产业投资的绝对值与增速,也要考量即期与中远期的产出,以及更复杂的溢出效应。他以新疆喀什引进纺织业为例,阐述了其在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就业、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综合效益。

禀赋与外部:重塑优势,洞察环境

张斌博士强调摆脱同质化竞争的关键在于对禀赋的创造性整合与阐释。他对比了洞泾镇与周边乡镇相似的初始条件,详细介绍了该镇通过争取国家级产业基地、建立前沿招商联络点、加强干部培训等四项措施,成功塑造差异化竞争优势的历程。对于外部环境分析,他重点介绍了运用PEST模型进行宏观研判的方法,并深入解读了上海虹桥商务区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按照国家统一大市场“五统一、一开放”要求,面对国际经贸新变局时,推动市场多元化、降低综合交易成本的对策。

路径与评估:体系构建,优化服务

张斌博士详细讲解了构建工作体系路径的实践要点。他分享了洞泾镇借助“外脑”进行高水平产业规划、虹桥商务区基于供应链逻辑打造“1+3”产业体系的经验,并通过闵行区服务莫德纳项目落地等生动案例,凸显了专业推介、精准对接和高效落地服务的重要性。他提出需建立一套融合经济指标、政策效能、服务能力与可持续性的科学评估体系,并以徐汇区导入行业稳增长、科创动能等新指标的考核实践为例,说明了如何通过评估引导工作高质量发展。

干部:招商引资工作的核心力量

最后,张斌博士分享了洞泾镇通过系统性的EMBA课程、商务英语强化培训、参与国际商务活动等方式提升经济干部综合素质的成功实践,强调了对招商干部应给予充分关注、关心并建立适度容错和正向激励机制的必要性。

互动环节中,现场提问围绕地方政府投资促进工作的现实痛点展开,讨论氛围热烈且富有建设性。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公共经济与社会政策系的李同学提出,部分中西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时,常面临 “引得来企业,留不住发展” 的困境,如何避免短期招商成果与长期产业培育脱节?张斌博士结合喀什纺织业与洞泾镇产业发展的案例回应,核心在于 “招商” 与 “养商” 的协同。他指出,短期招商需精准匹配地方禀赋,如喀什依托棉区资源引进纺织企业时,同步规划了从纺纱到成衣的初级产业链;而长期 “养商” 则要聚焦基础设施补短板与营商环境优化,例如为企业提供员工技能培训补贴、打通原材料运输 “最后一公里” 等配套服务。“留企业不是靠一次性补贴,而是让企业在地方发展中持续看到盈利空间与成长机会。” 张斌博士补充道。

互动环节结束后,吕守军教授对本次报告会进行总结。他高度评价张斌博士的分享,认为其 “七位一体” 的分析框架兼具理论高度与实践指导性 ——从 “立意” 的顶层设计到“干部” 的执行落地,形成了完整的地方政府投资促进工作逻辑闭环,尤其对 “禀赋的创造性整合”“科学评估体系构建” 等内容的解读,为解决当前地方经济发展中的同质化竞争、短期化倾向等问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路径。

本次报告会为与会师生提供了关于地方经济发展的新思路,也加深了大家对如何通过科学的投资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解。通过张斌博士的讲解与案例分析,大家收获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