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连江教授做客第43期“国是学者”讲坛

发布时间:2025-10-30 浏览量:104

近日,香港大学政治与公共行政学系李连江教授应邀出席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第43期“国是学者”讲坛,并作题为“测量与比较政体支持”的学术讲座。讲座由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张明军教授主持,国务学院副院长魏英杰及众多师生共同聆听了报告。

在本次讲座中,李连江教授从“政体支持的测量逻辑”出发,系统阐释了如何在经验政治研究中科学地理解与比较公民对政体的支持。他指出,政体是规制政治权力运行的制度的总和,而国体是规制政治权力产生的制度的总和。公民对政体的支持具有两个维度:一是对行使统治权机构的信任,二是对行使行政权机构的信任。这两种信任既可能聚合为单一维度,也可能分化为双维度结构,从而形成“全面支持、偏重统治权支持、中立、偏重行政权支持与不支持”五种典型模式。

李连江教授进一步提出,测量一个国家的政体支持需分两步进行:首先确定其结构特征(单维度或双维度),其次测量其支持强度。在多国比较研究中,应先根据结构特征对国家进行分类,再在同一类型国家内部比较强度,以避免“比较苹果与橘子”的方法论误区。讲座中,他结合对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的实证分析,指出在中国民众中常见的差序型信任现象,提醒学者在设计量表和解释数据时必须保持严谨与谦抑。

互动环节中,师生围绕政体支持的统计测量方法、K均值聚类的应用、差异化信任的因果机制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针对学生提出的模型设定与变量分类问题,李连江教授讲解了如何在多类定性变量分析中保持理论与方法的一致性。李连江教授寄语在座青年学者,要在学术研究中“敢于质疑既有结论,敢于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并强调做学问最重要的是保持好奇、独立与自信。

在总结发言中,张明军教授高度评价了李连江教授的报告,认为其理论创新与方法论反思兼具,对理解中国政治信任的结构特征具有重要启发意义。国务学院副院长魏英杰表示,李连江教授的讲座不仅深化了师生对政体支持研究的理解,也为公共管理学与政治学方法的交叉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国是学者讲坛”是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打造的高端学术品牌活动,秉承“为民族立生命,为万世开太平”的宗旨,聚焦国家战略需求与国际学术前沿。学院将继续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作专题报告,推动公共管理学与政治学领域的学术交流与知识创新。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