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通知】国是青年学者沙龙第56期 | 香港城市大学文博博士:奖励类型在公共服务动机与任务满意度关系中的调节作用:来自中国的实验证据
讲座主题 奖励类型在公共服务动机与任务满意度关系中的调节作用:来自中国的实验证据 讲座时间 2021年5月19日 14:00-16:00 讲座地点 zoom会议室 会议号:653 321 88388 会议密码:62933391 演讲嘉宾 文博 博士 香港城市大学 主持人 韩广华 副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嘉宾简介 文博,硕士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公共政策专业(Master of Public Policy);博士毕业于美国南加州大学(USC),于2018年8月获得公共政策与管理学博士学位 (Ph.D. in Public Policy and Management)。他的主攻研究领域是:1) 中国语境下的制度分析;2) 组织理论及行为学;3) 公共服务动机与人力资源管理;4) 公民参与及基层自治;5) 金融、环境、能源监管及合规。文博目前供职于香港城市大学公共政策学系,担任助理教授一职。他的研究成果发表于政治学、公共管理学、以及交叉学科类期刊,包括:The China Quarterly,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The American Review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olicy and Planning, Energy and Buildings 等;其在研课题于2020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讲座概要关于奖励如何影响公共服务动机(PSM)和工作满意度(JS)之间的关系,学界一直存有争议。针对这些争议,该研究在就195名师范大学生中进行公共物品游戏实验后,测量了其任务满意度(TS,代表任务层面的JS)。在实验过程中,作者对奖励类型(金钱vs奖章)进行了随机干预、测量了个体在外显和内隐两个层面上的PSM水平 (EPSM和IPSM)、并以任务完成为主线将JS细分为认知和情感满意度(CS和AS)。实证结果显示:1)EPSM与CS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不受激励类型影响;2)IPSM则与AS存在正向关系,且显著受到激励类型的调节。即:当给予非金钱奖励时,低IPSM的参与者在实验任务中体验到较低的愉悦,而高IPSM的参与者则在同类任务中感受到了更多的快乐。这些发现最终揭示:非金钱奖励在影响拥有不同IPSM水平个体的情感满意度方面存在系统性差异。该研究对如何丰富公共人事管理理论和有效地推进公共人事管理实践,提供了新的启示与思考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