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参与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公路与桥梁严重损毁后车辆避险预警及自动处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项目近日在北京召开项目启动会,该项目由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牵头,联合上海交通大学、高德软件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山东高速集团有限公司、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中国矿业大学、东北大学、华北科技学院、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10家单位共同承担。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梁昕老师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课题1:“路桥灾毁事件快速精准感知技术研究”(课题编号:2024YFC3017101),于峰老师及双聘教授孔令和老师团队等参加本项目研究。
近年来如广东梅大高速路面塌方、陕西柞水高速桥梁垮塌和四川雅安山洪等灾害频发,导致了严重的人员伤亡,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指示要加强监测预警并及时排查风险隐患。当前,现有道路桥梁设施在快速准确感知、智能监控预警以及即时响应发布等方面存在不足。本项目旨在构建一套全面的理论和技术体系,涵盖从灾毁快速精准感知到车辆避险预警及其自动处置的技术装备,通过融合地图导航、手机定位等多种数据源,实现秒级感知预警系统,并开发基于大数据模型的预警响应系统,提升我国交通出行的安全水平。
2025年3月27日,项目实施方案论证会在北京召开。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应急管理部安全生产综合协调司、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项目团队的核心成员等共计50余人参加此次会议。
项目负责人赵晨、五个课题负责人分别从项目背景与研究目标、技术路线与课题关系、考核指标与研究增量、具体实施方案、研究计划与进展、项目组织与统筹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汇报。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凌文、应急管理部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原副主任肖文儒、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李爱民、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副总工程师孔彦鸿、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长赵祥模、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副院长康荣学、长安大学付锐、清华大学苏岳龙、广东省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李卫民等专家组成的项目咨询专家组共同为项目的实施提出宝贵建议和专业指导经过深入讨论和严格质询,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实施方案具有可行性,同意其进入实施阶段。
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张永涛副主任指出项目组要突出需求导向、目标导向、成果导向,为灾难事故应急处置提供切实的科技支撑,各参与单位要加强组织协同、形成合力,围绕任务目标,攻克关键科学问题与技术瓶颈,结合新一代信息通信与人工智能等技术,确保研发成果在重大灾害事故中经受实战检验。
中国工程院院士 凌文
本项目受到了应急管理部的高度关注,不仅是一次重要的科技创新尝试,更直接关系到每一位公民的出行安全。上海交通大学积极响应号召,由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应急管理学院牵头汇聚计算机学院、密西根学院在内的多领域顶尖力量,形成了一支跨学科的专业团队。在整个项目周期内,上海交大的研究人员将致力于突破关键技术瓶颈,不断优化和完善相关技术和设备,确保研究成果能够切实应用于实际场景中,为提高全国道路交通安全贡献交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