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梁昕副教授荣获三大校级教学奖项:上海交通大学第六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副高组一等奖、第二届“佳和”优秀教学奖(本科专业基础课程责任教席)、第十三届“卓越教学奖”。
梁昕,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讲课程《大数据分析》。梁昕老师多年来潜心教学、锐意创新,在教学实践、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方面成果丰硕。先后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校级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佳和”优秀教学奖、“卓越教学奖”,累计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5项;其主持的教学创新项目以“优秀”结项,获评MPA最受欢迎讲师称号。在人才培养方面,梁昕老师指导的学生论文获评上海交通大学本科生TOP1%优异学士学位论文,培养出多位上海市级及校级优秀毕业生。在社会服务方面,梁昕老师被聘为上海市公务员培训讲师,为上海初任公务员等培训工作做出了贡献。
2017年,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率先在全国公共管理专业中开设《大数据分析》课程,将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新方法纳入社科人才培养体系并与公管学科知识交融,培养“新文科”复合型人才,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践行国家新文科建设战略的重要教学改革。担任这门课任课教师7年以来,梁昕老师始终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不断进行课程打磨,力求精益求精。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AI新型工具的应用,克服文科同学对课程畏难情绪严重的问题。梁昕老师尝试将AI大模型融入python语言的教学中,让同学们利用人工智能进行代码片段建议、语法检查、逻辑指导、文档和教程推荐等工作。从教评的词云统计中可以看出,同学们对AI的评价和满意度非常高,最重要的是提高效率、解决代码问题、方便使用、减少学习时间等。
教评词云分析
除了第一课堂之外,梁昕老师和课程团队也利用《大数据分析》课程,构建整个学院的大数据分析方法的交流平台。例如,课程答疑课同时也是学院的“果园”活动。聚集了学院本硕博40余位同学,使同学们认识到大数据分析领域上有许多志同道合的伙伴,从而激发学生的对大数据分析的信心,也形成了同侪交流互动的平台,共同解决困难、互相鼓励、一起进步。此外,在学院的支持下,本课程设置了高级助教,为同学们提供高质量的课堂辅助和课后答疑。本课程首位高级助教刘天颖同学荣获上海交通大学“卓越助教奖”。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核心,深入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教学创新作为内涵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此次梁昕老师荣获三项教学大奖,既是对其个人教学能力的充分肯定,也彰显了学院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取得的显著成效。学院将持续深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完善教师发展支持体系,激励更多教师深耕教学一线,打造更多优质课程,为培养“新文科”人才筑牢教育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