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安排 | 第四届中国政治经济研究上海论坛“技术革命与政治经济秩序变迁”
开幕致辞 时 间:2024年10月26日 08:00-08:30 地 点: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总办公厅2号会议室 主 持:吴建南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致 辞:周 承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郑永年 上海交通大学政治经济研究院名誉院长主旨发言上半场:08:30-09:30(20分钟/人) 主 持:张明军(上海交通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郑永年 上海交通大学政治经济研究院名誉院长,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学勤讲座教授、公共政策学院院长、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主 题:第四次工业革命与政治秩序孟天广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副院长主 题:国家信息能力的起源、演变与数字化转变庞 珣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全球风险政治分析实验室主任主 题:好秩序,坏秩序?人工智能对齐的政治与政治学下半场:09:40-10:40(20分钟/人)主 持:陈 尧(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比较政治系主任)黄冬娅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副院长主 题:央地分治转型与中国经济发展张 骥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副院长主 题:新秩序,旧秩序?国际秩序变革与治理型态转型黄琪轩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副院长主 题:技术革命的时段与全球政治经济秩序的变革期刊圆桌论坛时 间:10:50-11:30(10分钟/人)主 持:魏英杰(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潘 鹏《经济社会体制比较》副主编王 锦《现代国际关系》编辑部副主任石晨霞《国际展望》常务副主编、编辑部主任汪书丞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国际关系学编辑部编辑自由讨论:11:30-11:45平行论坛时 间:13:30-16:30地 点: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新建楼237、238、239会议室闭幕仪式时 间:16:30-16:45地 点: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新建楼223报告厅平行论坛1(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新建楼239会议室) 上半场主 持:季程远(上海交通大学)时 间:13:30-14:50(发言:15分钟/人 点评:10分钟/人)点 评:易承志(上海交通大学) 祁玲玲(南京大学)于君博(南京大学):为什么数字化转型让科层制更具韧性冯 猛(上海师范大学):地方产业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政治逻辑-以四东县20年发展历程为例姜子莹(厦门大学):日本半导体产业创新转型困境的国际政经视角黄靖洋(香港科技大学):技术的政治建构和可复制性—兼论中国智慧治理方案的全球化下半场主 持:郝诗楠(上海外国语大学)时 间:15:10-16:30(发言:15分钟/人 点评:10分钟/人)点 评:陈慧荣(上海交通大学) 马 啸(北京大学)陆风鸣(澳洲国立大学):Local Governments, Capital Markets, and the Chinese EV Industry陈 玮(南京大学):Reassessing State-led Skill Formation in China's Automation Industry陈 玮(上海交通大学):The Political Logic of the Developmental State陈 博(浙江大学):换道超车—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策略平行论坛2(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新建楼238会议室) 上半场主 持:苏若林(上海交通大学)时 间:13:30-14:50(发言:15分钟/人 点评:10分钟/人)点 评:刘宏松(上海交通大学) 石晨霞(《国际展望》)李 艳(中国现代国际关系学院):人工智能议程设置背后的技术与政治逻辑嵇先白(中国人民大学):反思“锐实力”: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时代的国际关系封 帅(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国别维度的多元进程与挑战江天骄(复旦大学):科技革命对美国威慑理论的影响与启示下半场主 持:郑 华(上海交通大学)时 间:15:10-16:30(发言:15分钟/人 点评:10分钟/人)点 评:戚 凯(山东大学) 王 锦(《现代国际关系》)叶成城(上海社会科学院):技术变革、生态位构建与地缘政治经济战略的演进逻辑张倩雨(中国社会科学院):技术政治经济学与国际关系研究的理论生长点吴 限(北京大学):企业结构性权力、价值链网络化制裁与中美中间品贸易陈 佳(上海交通大学):政府变更、政策转向与跨国投资纠纷平行论坛3:学子论坛(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新建楼237会议室) 上半场主 持:曾 瑜(上海交通大学)时 间:13:30-14:50(发言:15分钟/人 点评:10分钟/人)点 评:黄宗昊(上海交通大学) 张志原(上海交通大学)宋文佳(清华大学):Digital State Corporatism: Emergence of Local Digital Platform Vehicles in China李祉球(北京大学):价值链霸权、技术生命周期与国际技术扩散朱凯泽(香港城市大学):Three Global Initiatives: China Blueprint the Future World Order金 易(上海交通大学):挣脱枷锁——政治关系何以破除依附性发展?下半场主 持:王 祎(《经济社会体制比较》)时 间:15:10-16:30(发言:15分钟/人 点评:10分钟/人)点 评:付 舒(上海交通大学) 郑思尧(上海交通大学)孙奕欣(上海交通大学):金融国际化、专业能力与国际监管协议执行董佳欣(北京大学):威胁感知对公民国际经贸态度的影响叶欣仪(清华大学):国家形象建设中贸易压舱石效应的激活机制汪嘉妍(上海交通大学):调解主体类型与国际冲突解决